为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百千万工程”在广袤乡村的扎实落地,计算机学院的11名学生与3名指导老师一行14人组成的青年团队——“兴平突击队”前往开平水口镇开展了为期7天的文化传承实践活动,联合水口镇文化馆携手当地儿童共同编织一幅“‘童’行传承文化之脉”的崭新画卷。该文化传承实践活动旨在以创新科技为桥梁,让古老的文化脉络焕发新生,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作为全国千强镇,开平市水口镇既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中首批被认定的重点工业卫星城,也是一座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镇。从热闹非凡的泮村灯会,到广合腐乳那醇厚独特的制作技艺,从栩栩如生的镇濠泥鸡手工艺品,到匠心独运的玉石花盆景传统制作工艺……此外,水口镇还拥有诸如红线女故居、谭国标故居等多处文物保护单位。诸多历史文化遗产,展现着水口镇深厚的文化底蕴。
出征仪式上,学院党委副书记欧俊伟对突击队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希望同学们坚定理想,勇于担当,苦练本领,增长才干。鼓励老师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要共同攻克难关,在投身基层中磨砺成长,助力开平市水口镇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叮嘱大家在外出实践时增强安全防范意识,确保安全、有序、高质量地完成各项活动。
实地调研先行,挖掘振兴密码
兴平突击队调研组立足水口镇的优秀文化成果,开展了“活用本土资源赋能文化传承”为主题的调研实践活动。实践组先后来到水口展览馆、红线女故居、谭国标故居以及广东华艺卫浴有限公司,实地了解了水口镇在培育特色产业、传承民俗文化、提升人居环境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和经验做法,深刻感受到水口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魅力。在调研过程中,同学们边走边学、边学边思,就遇到的各种疑问进行探讨,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了很多富有创意的想法和建议,对水口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文化传承,童行共筑文化之脉
兴平突击队”打造了“小小文化传承者”计划,邀请当地儿童参与到文化传承的实践中来。通过组织文化讲座、手工艺工作坊、数字创作比赛等形式,孩子们亲手制作了具有水口特色的手工艺品,如剪纸、泥塑等,并尝试使用简单的编程技术设计数字文化产品,在实践中了解了水口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花灯巡游”编程游戏中,突击队员们通过编程的方式再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口泮村灯会中花灯巡游的盛况,展现了科技与文化的完美融合。活动还安排了丰富的动手实践环节,孩子们亲手制作水火箭,一起感受火箭升空的激动瞬间。该环节锻炼了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也激发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为文化传承注入了新鲜血液。
科技融合传统,创新演绎文化
“兴平突击队”是由一群热爱科技与文化的年轻学子组成,他们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展现调研成果,为水口文化量身定制一系列数字化展示项目。他们将水口镇的粤剧、龙舟、传统手工艺等传统文化元素以全新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VR技术,孩子们时而“穿越时空”,亲历了水口古镇的历史变迁,感受了传统手工艺的精妙绝伦;时而置身古老戏台之上,与粤剧演员同台共舞;时而划动着“龙舟”,在虚拟的江面上奋力前行。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方式,极大地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孩子们在趣味学习中领略了水口文化的独特魅力。
共绘画卷,续写文化传承新篇章
经过这几天沉浸式的传承活动,孩子们以他们纯真无邪的笔触,细腻地勾勒出传统文化的轮廓,仿佛穿越时空的桥梁,让古老的文化精髓跃然纸上。他们凭借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为这份厚重的历史遗产注入鲜活的生命力,让传统在创新中熠熠生辉。色彩与形状交织间,不仅展现了孩子们对美的追求,更深深地传递着他们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悄然间,文化的血脉在他们手中得以延续,流淌着源远流长的生命力。
在该次实践活动中,兴平突击队的队员们发挥专业优势和自身特长,以科技为工具,让古老的水口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彩;以童行为桥梁,让文化传承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兴平突击队将持续深入了解开平市水口镇取得的各项成果,主动投身开平市水口文化遗产传承与推广的工作中去,为助力侨乡发展和探索文化遗产传承新模式贡献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