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广大师生拓展学术视野、提升科研能力,人工智能学院于2025年10月9日,在B6信息楼721会议室举办学术报告,特邀曾德宇、王婷玉、曾亮维三位博士分享基金申报经验,组织学院青年教师积极参与。
曾德宇博士学术背景深厚,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2022年起前往深圳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在科研领域,他成果丰硕:不仅主持国家青年基金项目1项,还以项目骨干或参与成员身份投身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重大项目,累计发表SCI/EI论文20余篇,其主要研究方向聚焦多视图/模态学习与增量学习,在相关领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
本次报告中,曾德宇博士围绕自身科研经历与学术成果展开分享,深入解读多视图/模态学习、增量学习领域的前沿动态与研究思路。同时,考虑到师生在科研项目申报中的实际需求,他同步开展 “青年基金申报经验分享”,从申报技巧、材料准备、项目设计等维度,为有意向申报基金项目的师生提供实用指导,助力解决申报过程中的常见难题。
海洋装备工程学院王婷玉副教授结合自身主持国家级项目的经历,从基金申请书的核心模块展开,系统分享了包括题目拟定、摘要撰写、立项依据论证、研究内容与目标设计、关键科学问题拆解、研究方案与可行性分析,以及项目特色创新点提炼、年度计划与预期成果规划、研究基础梳理等内容,全方位讲解申请书撰写的方法与技巧。此外,她还针对申请书中常见的逻辑漏洞、内容偏差等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供切实可行的规避策略,为有意向申报国家青年基金的老师搭建高效学习渠道。
文理学院曾亮维副教授以“国自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经验交流”为题,结合自身主持国家级项目的实践经历,从四大维度展开深度分享:一是理解青基,帮助师生精准把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的定位、资助方向与评审逻辑;二是“申请准备,详解申报前的文献积累、团队组建、选题规划等前期筹备要点;三是“申请书解析,针对申请书核心模块的撰写技巧进行拆解,提供逻辑梳理与内容优化思路;四是 细节与流程,明确申报流程中的关键节点与注意事项。同时,他总结了申请书中常见的选题偏差、论证薄弱、格式不规范等问题,给出针对性规避建议,为青年教师提供“从准备到提交”的全流程指导。
此次学术报告旨在搭建优质学术交流平台,帮助师生近距离接触科研一线成果、学习基金申报经验,进一步激发青年教师科研创新活力,为学校相关学科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次报告会,不仅是对科研申报经验的精准传递,更能帮助青年教师近距离学习优秀学者的科研思维与方法。期待通过三位优秀学者的分享,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的基金申报能力,激发科研创新活力,为学院学科建设与科研水平提升注入新动力。